管理学基础 张晓东

   《管理学基础》是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拓展课程,本课程力求将古今中外的管理思想融为一体。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人类管理思想的演进历史和发展动态,掌握从事各种管理活动,特别是在科学研究活动和生产运营过程中所必备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运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效进行生产运营管理的综合能力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有效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和生产运营管理打下基础。

课程概述

1、课程简介

  《管理学基础》是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拓展课程,也是全校各专业的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总计48学时、3个学分。课程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和边缘性,该课程对于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工业工程及其他非管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的通识教育基础和综合素质培养影响重大。该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最终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其主要内容包括:管理概述、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生产运营管理与控制、创新。

2、课程教学目标

    该课程首先以管理学原理、管理的职能为主线进行教学,强调决策和创新在管理中的作用,课程后期将结合专业特点侧重于讲授知识管理和生产运营管理的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案例。

    本课程力求将古今中外的管理思想融为一体。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人类管理思想的演进历史和发展动态,掌握从事各种管理活动,特别是在科学研究活动和生产运营过程中所必备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运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效进行生产运营管理的综合能力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有效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和生产运营管理打下基础。


证书要求
预备知识
授课大纲

课程大纲、内容安排和要求:

(一)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方法

第一章  管理概述  1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与性质(4学时)

介绍管理学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学科发展现状。体验管理;认识管理;管

理是什么;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性质;管理的职能

第二节  管理者(2学时)

管理者的含义;管理者的分类;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第三节  管理主要思想及演变(3学时)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行为科学管理思想;

现代管理思想;管理思想新发展。

第四节  管理的方法(2学时)

        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

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管理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

        掌握:管理的概念、职能、特点及其作用;组织的形成过程及特点;管理者的含义及应具备的技能;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如何衡量一个组织管理水平

的高低;如何做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职能和思想。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配合案例讨论和案例分析。

第二章  决策与计划(9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织环境分析(2学时)

        研究组织环境的必要性;组织环境的构成;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分析;组

         织所在行业的成长性分析;组织环境的竞争性分析。

第二节  决策原理与方法(5学时)

        决策的定义;决策的构成要素;决策应遵循的原则;决策的特点;决策的分类;决策的过程;企业经营决策的内容与过程;确定活动方向和内容的决

策方法。行动方案选择的分析评价方法。

第三节  计划的类型与程序(2学时)

计划的含义;计划的性质与作用;计划的类型;计划工作的程序;目标与目

标管理。

教学要求:

了解:组织环境分析的必要性;决策的要素及特点;了解科学决策与直觉决

          策的区别;计划的概念、类型和作用。

          掌握:组织环境的构成及特征分析;决策的概念及决策过程;决策分类;定量  决策的方法;计划的技术方法;运用决策的技术与方法进行企业决策。

   理解:目标管理的步骤与方法;掌握获取信息、分析管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SWOT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配合案例讨论和案例分析。

第三章  组织(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织结构设计(2学时)

组织的含义;组织工作的重要性;组织设计的任务;组织设计的原则;非正式组织;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部门的划分;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

事业部制;矩阵制;集团控股型;网络型组织结构。

第二节  职权配置与规范设计(4学时)

职权类型、集权与分权、授权、组织的制度规范。

第三节  人员配备(1学时)

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管理人员的选聘;管理人员的考评;管理人

员的培训。

第四节  组织变革(1学时)

组织变革的含义;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组织变革

的过程。

教学要求:

了解:组织工作的重要性;组织设计的任务;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掌握:非正式组织;组织设计中的三个基本问题;集中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及培训的方法;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组织变革的

     过程。绘制组织结构图;分析组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理解:组织的工作原则;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变革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配合案例讨论和案例分析。

第四章    导(9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领导与领导者(3学时)

领导的重要性;领导的含义和作用;领导权力的构成;领导者素质。

第二节  领导理论(2学时)

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第三节  激励理论(2学时)

激励的含义与原理;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调整型激励理论;

激励的方法及应用。

第四节  管理沟通(2学时)

沟通的含义;沟通的分类;沟通的过程;沟通的路径与网络;沟通障碍。

教学要求:

     了解:领导的重要性;领导的素质和条件;领导特质理论;沟通障碍。

     掌握:领导的含义和作用;经典领导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激励理论的内容;沟通的分类与路径;运用领导理论分析和解释企业有关领导问题。

     理解:领导理论和激励理论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配合案例讨论和案例分析。

第五章  生产运营管理与控制(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控制的类型与基本过程(3学时)

控制的含义;控制的构成要素;管理控制的特点;控制的类型;控制的过程。有效的控制标准;确定控制对象;选择关键控制点;制定控制标准。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确定

矫正措施实施对象;选择适当的矫正措施;有效控制的原则。

第二节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3学时)

预算控制;生产控制;其他控制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控制的含义、构成要素及特点。

掌握:控制的目的;控制的机制与要求;控制的类型与过程。前馈控制、现

场控制与反馈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理解:控制的作用与分类,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配合案例讨论和案例分析。

第六章    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管理的创新职能(3学时)

创新的特征、源泉、作用创新的含义、创新的基本原则、创新主体的组成,

创新的过程、内容。

第二节  技术创新(2学时)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技术创新的源泉;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教学要求:

了解:创新的特征、源泉、作用以及我国管理创新所面临的挑战,理解创新

的含义、创新的基本原则、创新的意义。

掌握: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的过程与组织;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

新的战略及其选择。根据企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一定的管理创新。

          理解:创新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1、朱文忠,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演变的系统视角[J]. 经济经纬,2007(2).

 2、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4、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廖开际,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曹雪艳,张晓东,全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导论[M].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7、《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周三多、陈传明、刘子馨、贾良定,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第七版).

开课信息
1次开课
开课范围 面向校内 spoc
本次课程
已结束
开课:2019年03月01日 08:30:00
结束:2019年06月28日 10:05:00
课程信息
课程时长: 48学时
课程负载:
内容类型: 视频,随堂测试,讨论
课程分类: 经管法学
任课教师
姓名相片职称
张晓东
姜润强 初级工程师
选课学生
学期学期类别选课人数
第一次开课 面向校内 88
信息中心

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沙河校区: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四号

028-61831184

info.uestc.edu.cn

教育技术部

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沙河校区: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四号

028-61831186

info.ue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