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标
准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成
都
学
院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电子技术实验基础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三、实验学时:
4学时
四、实验原理:
基本电子技术实验系统如图所示,由被测网络、直流稳压电源、信号源、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以及万用表等电子仪器组成。
1.
双踪示波器
示波器是电子测量中最常用的一种电子仪器,可以用它来测试和分析时域信号。示波器通常由信号波形显示部分、垂直信道(Y通道)、水平信道(X通道)三部分组成。VP-5220D和GOS-622B示波器都是具有双路输入的通用示波器,其频率响应范围为0~20MHz。
2.
函数发生器
函数发生器能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斜波、脉冲波及扫描波等信号。由于用数字LED显示输出频率,读数方便且精确。
EE1641B和FG1617型函数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范围从0.2Hz~2MHz,分为七个频段,每个频段的频率均从0.2Hz到该段的2倍可连续调节。输出信号幅度连续可调(约20dB),并且有﹣20dB和﹣40dB的衰减器,故输出范围从20mVP-P到20VP-P。输出阻抗50。
EE1641B型函数发生器在使用时,数字LED显示的输出信号峰-峰值VP-P的大小,应为负载匹配(即负载为50)时的读数。如果负载不是50
,就不能直接读数,其大小需用其他仪表进行测量。
3. 晶体管毫伏表
晶体管毫伏表是高灵敏度、宽频带的电压测量仪器,该仪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度,输入阻抗较高。DA-16型晶体管毫伏表可测量频率为20Hz~1MHz的交流正弦波,测量电压范围为100μV~300V,表头指示为正弦波有效值。
4. 数字万用表
DT-890型万用表为3位半液晶显示数字万用表。该表最大显示值为±1999,过载时显示“1.”
或“.” 。短路检查用蜂鸣器。DT-890型数字万用表交流电压档的频率响应范围为45~500Hz,用其对正弦交流信号进行测量时,应先了解被测信号的频率,再正确选择使用。
五、实验目的:
1.了解电子技术实验系统的基本组成;
2.了解双踪示波器、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工作原理框图、主要技术指标;
3.掌握双踪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六、实验内容:
1.示波器“CAL”信号的测试
2.函数发生器输出频率和幅度的调节
3.电子测量仪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名称 型号
数量
双踪示波器 VP-5220D或GOS-622B 1台
函数发生器 EE-1641B1或FG1617 1台
晶体管毫伏表 DA-16 1台
数字万用表
DT-890 1台
八、实验步骤:
1.示波器“CAL”信号的测试
示波器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校准。正确设置示波器各开关及旋钮,用测试电缆将CAL(校准)信号输出端与双踪示波器垂直通道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适当选择偏转灵敏度和扫描速度,使波形清晰、稳定地显示。记录相关参数,绘出波形图,填于表
2.函数发生器输出频率和幅度的调节
(1)熟悉用函数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信号。设置频率范围按键,合适调节频率粗调、细调以获得相关信号频率。用示波器测试频率为1kHz、峰-峰值为3.0V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信号,绘出波形图,填于表
(2)用晶体管毫伏表测试函数发生器输出正弦信号有效值的范围。设置函数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为1kHz,调节“输出幅度”旋钮,同时配合“输出衰减”按键,测试该函数发生器正弦有效值的输出范围,即USmax和USmin。数据填入表
3.电子测量仪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了解仪器的频率响应指标,用实验的方法对各仪器的工作频率范围进行测试。用函数发生器输出正弦信号,以示波器为标准,使信号峰-峰值UP-P =10V。同时接入其他仪器,改变频率,并测量相应电压值,填入表
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示波器“CAL”信号的测试
表
信号 |
相关参数 |
测试数据 |
|
校 准 信 号 |
偏转灵敏度(V/div)位置 |
0.1V/div |
|
波形的峰峰高度(Hy格) |
3div |
||
峰峰电压(UP-P) |
0.3V |
||
扫描速度(t/div) |
0.2ms |
||
一个周期的宽度(Hx格) |
5div |
||
信号周期T |
1ms |
||
信号频率f |
1kHz |
结果分析:
① 示波器实验记录中的HX、HY的div均为大格,即
② 垂直灵敏度可以控制波形的显示大小,但它并不改变信号本身参数大小。在用示波器进行定量读测时,垂直灵敏度微调(VAR.)和水平扫描速度微调(VAR.)要注意必须将其置于CAL(校准)位置,才能读数。
③ 从对示波器校正信号的测试波形可见,该信号是一个方波,且为交直流叠加的波形。只有选择“输入耦合方式”为直接耦合“DC”,才可观察到“CAL”交直流分量叠加波形。若选择“输入耦合方式”为“AC”时,信号通过电容隔直后输入到示波器垂直放大电路中,于是就观察不到“CAL”波形中的直流分量。
④ 波形输入后,首先要进行Y轴校零。将输入耦合方式置“GND”位置,屏幕显示为一条零基线,调整垂直位移旋钮,使扫描基线对准屏幕上某一条水平刻度线,这样就设定好了零电平参考基准线,然后将开关打离“GND”位置观察波形。置于“AC”或“DC”波形为相同,说明被测信号为交流信号;若置于“DC”波形对零线有位移,说明被测信号为交直流分量叠加的信号。实验中要特别注意。
2.函数发生器输出频率和幅度的调节
表
信 号 |
u(0.5v/div) |
USmax |
USmin |
||||||||||||||||||||
正弦波
|
u(0.5v/div) |
6.5V |
0.36mV |
||||||||||||||||||||
三角波
|
u(0.5v/div) |
|
|
||||||||||||||||||||
方 波 |
|
|
|
结果分析:
① EE1641B函数发生器是多功能函数发生器,能产生多种函数信号,且输出电压范围大、频率调节范围宽。用示波器观察三种波形,分别根据要求参数调出相应波形。
② EE1641B函数发生器的输出幅度的调节,要根据需要的大小正确调节。“输出幅度”旋钮顺时针旋到底为最大输出;逆时针旋到底不是最小,该仪器配有两个输出衰减按钮,只有同时配合将20dB和40dB的按钮按下,仪器的输出才为最小。
③ EE1641B函数发生器的频率显示值与“频率范围选择”档位之间没有倍乘关系,是直接读数的。
④ DA-16晶体管毫伏表是用来测量正弦信号有效值的仪器,它不能测量直流信号。示波器测量交流信号一般是读取峰-峰值。对于同一正弦信号示波器与毫伏表的读数是不同的,因为正弦信号峰-峰值与有效值之间有2的关系。
⑤ DA-16晶体管毫伏表在使用时,测试线上的夹子接在被测信号两端,但表与被测线路必须“共地”。即黑夹子必须接被测信号的“地”端,红夹子接被测信号的“正”端。
3.电子测量仪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表
测试电压 频率 |
示波器 |
晶体管毫伏表 |
数字万用表 |
UP-P |
US |
US |
|
400Hz |
15V |
5V |
5.14V |
1KHz |
15V |
5V |
4.76V |
10KHz |
15V |
5V |
3.2V |
40KHz |
15V |
5V |
1.5V |
400KHz |
15V |
5V |
0.2V |
结果分析:
① 测量数据中,示波器和晶体管毫伏表的读数都基本正确,而且稳定。数字万用表的频率响应范围是40Hz~500Hz,所以对大于500Hz的信号不能够准确的测出。
② 晶体管毫伏表在打开电源开关后,表针会来回摆动甚至出现打表的现象,这是由于外界干扰电压从输入端进入电表。为防止将表针打坏,开机前应将测试端的两个夹子短接。
十、实验结论:
1. 从实验1中的数据和结果得知,示波器在进行定量读数前,应检查VAR.(微调)旋钮是否处于CAL(校准)位置;用示波器进行信号观测时,要善于运用“GND”位置确定零基线,要注意选择使用“AC”、“DC”,以便正确观测被测信号波形。
2. 使用函数发生器调节频率是直接读数,输出幅度大小要根据所需信号大小的要求,合适调节输出幅度旋钮并配合衰减按键得到正确信号大小。
3. 使用电子测量仪器之前,一定要了解仪器的相关技术指标,特别是仪器频率响应范围指标。当被测信号的频率超出了某仪器的频率响应范围,就不能用这台仪器进行测量,而要改换频率响应范围更宽的仪器进行测量。
十一、思考题:
1. 用示波器测量信号时,要实现下列要求应调节哪些开关和旋钮?
(1)移动波形位置;
(2)改变波形的显示个数;
(3)改变波形的显示高度:
(4)双通道同时观测两个波形。
答:(1)应调节示波器上垂直(Y)通道的位移和水平(X)通道的位移旋钮来实现波形在屏幕上的位置。
(2)调节水平通道“扫描时间因数”(t/div)开关,可以改变波形的显示个数。
(3)调节垂直通道“偏转灵敏度”(v/div)开关,可以改变波形的显示高度。
(4)用双踪显示功能,即将垂直方式开关置于“ALT”或“DUAL”位置即可双通道同时观测两个波形。
2. 晶体管毫伏表能否测量直流信号?对非正弦信号的有效值可以直接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吗?
答:晶体管毫伏表不能测量直流信号。因为DA-16晶体管毫伏表的频率响应范围为20Hz~1MHz,它不能对直流信号产生响应。
不能用晶体管毫伏表对非正弦信号的有效值直接测量。因为DA-16晶体管毫伏表是放大-检波式电压表,且表头是按正弦有效值刻度的,也就是说表头直接读出的是正弦信号的有效值。非正弦信号的有效值测量虽然不能直接从表头读出,但可以用波形系数和表头读出的示值进行换算来得到。
十二、总结及心得体会:
十三、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