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层次化和结构化的全新结构,使物理实验课形成一个从浅到深,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能力的逐级提高的课程体系。

层次化体系

课程层次

面向对象

学时

演示物理实验

一年级理工科学生 必修

共6类77个实验,8学时

基础物理实验

二年级理工科学生 必修

共7个实验,20学时

综合型物理实验

二年级理工科学生 必修

共12个实验,38学时

设计型物理实验

二、三年级理工科学生 选修

共10个实验,选修32学时

课题型物理实验

二、三、四年级理工科学生 选修

共9类85个子课题,选修1个,计32学时

模块化结构
  实验中心将所开设实验分为11个专题模块,对同一类物理量运用不同的测量手段和测量方法,达到不同的测量精度标准。这11个模块分别是: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相互作用的测量;场强的测量;物理常数的测量;随机运动的测量;混沌相信测量与控制;信息物理;数字物理;设计与研究式实验平台;PASCO物理实验。

时间的测量  
单摆周期测量 示波器测量周期
长度的测量  
GPS卫星定位 光栅单色仪定标
迈克尔逊干涉测波长 牛顿环测曲面半径
超声声速的测定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电容法测杨氏模量
全息法测三维位移 劈尖干涉测微厚度
光栅测波长 椭圆偏振测厚
微机光谱分析  
相互作用的测量  
密立根油滴实验 超声应用实验
夫兰克-赫兹实验 核磁共振
塞曼效应  
场强的测量  
多手段测磁场综合实验 温度场测量综合实验
晶体光纤法测高压 电势差计测电动势
物理常数的测量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普朗克常数的测量
随机运动的测量  
低温超导零电阻的测量与模拟 核衰变的统计规律
混沌现象测量与控制  
倒摆的规则、随机与混沌运动 非线性电路混沌现象
信息物理  
光信息传输 光栅单色仪定标音频信号的光纤传输
全息照相 像全息图与一步彩虹全息图
应用散斑摄影术研究位相物体 全息光学元件的设计与制作
微波信息传输 投射全息图与反射全息图的拍摄
数字物理  
磁场的数字模拟计算 超声换能器的数字模拟计算
温度场的数字模拟计算 静电场的数字模拟计算
设计与研究式实验平台  
pn结温度传感器 低温固体热导率测量
电涡流传感器综合实验 光纤传感器
减压降温与电阻的温度关系 应变计三种桥路的性能比较
金属箔式应变计(单臂电桥) 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实验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PASCO物理实验  
波动光学系列实验 磁悬浮系列实验
动力学系列实验 弦音计系列实验

课程体系各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课程体系层次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演示实验

结合《大学物理》教学进程,包括部分pasco系列演示实验,涵盖了力学,波动光学、电磁学、分子物理学等6类77个实验,32学时。

引导新生的学习模式由被动教学模式向自主学习模式转变。

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
(每个项目3~4学时)

由7个普通物理实验项目和12个近代物理实验项目组成,内容涵盖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并包含适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内容。实验按基本内容,选做内容和小课题分层次编排,60个学时。

夯实实验基础,提高实验技能与素质,建立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设计型实验
(每个项目6~20学时)

集自主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开放性实验。其中包括耗资60万元引进美国pasco公司跨专业实验平台,6个系列共32多个实验可供选择,内容涵盖力、热、电、光、原子物理。

激发创新欲望,培养探究性、研究性学习能力。在实际的科研实验环境中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课题型实验
(每个项目32学时)

针对部分优秀高年级本科生,结合电子科技大学特色重点针对电路设计、传感器和低温技术等方面开设专题实验,内容包括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作品研制等方面。


※附:按模块结构组织的电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