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层次化和结构化的全新结构,使物理实验课形成一个从浅到深,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能力的逐级提高的课程体系。
层次化体系
课程层次
面向对象
学时
演示物理实验
一年级理工科学生 必修
共6类77个实验,8学时
基础物理实验
二年级理工科学生 必修
共7个实验,20学时
综合型物理实验
共12个实验,38学时
设计型物理实验
二、三年级理工科学生 选修
共10个实验,选修32学时
课题型物理实验
二、三、四年级理工科学生 选修
共9类85个子课题,选修1个,计32学时
模块化结构 实验中心将所开设实验分为11个专题模块,对同一类物理量运用不同的测量手段和测量方法,达到不同的测量精度标准。这11个模块分别是: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相互作用的测量;场强的测量;物理常数的测量;随机运动的测量;混沌相信测量与控制;信息物理;数字物理;设计与研究式实验平台;PASCO物理实验。
课程体系层次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演示实验
结合《大学物理》教学进程,包括部分pasco系列演示实验,涵盖了力学,波动光学、电磁学、分子物理学等6类77个实验,32学时。
引导新生的学习模式由被动教学模式向自主学习模式转变。
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 (每个项目3~4学时)
由7个普通物理实验项目和12个近代物理实验项目组成,内容涵盖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并包含适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内容。实验按基本内容,选做内容和小课题分层次编排,60个学时。
夯实实验基础,提高实验技能与素质,建立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设计型实验 (每个项目6~20学时)
集自主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开放性实验。其中包括耗资60万元引进美国pasco公司跨专业实验平台,6个系列共32多个实验可供选择,内容涵盖力、热、电、光、原子物理。
激发创新欲望,培养探究性、研究性学习能力。在实际的科研实验环境中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课题型实验 (每个项目32学时)
针对部分优秀高年级本科生,结合电子科技大学特色重点针对电路设计、传感器和低温技术等方面开设专题实验,内容包括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作品研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