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 31040340
适用专业:工科各专业
总学时: 60(理论 6 ,实验 52 ,上机 2 ),学分: 4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
考核方式:笔试,操作
执笔者:姚列明 编写日期: 2004 年 3 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物理实验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工科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将不同程度地从事科研、工程技术和新技术应用开发等与实验有关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物理实验是工科学生的实验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实验内容多,涉及的物理概念、原理多,学时多,教学双方都必须高度重视。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组成部分,与物理其他理论课程一样,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一条途径。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加深对物理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对物理规律及适用条件进行研究,同时学习用实验手段去发现问题、说明问题,培养他们观察实验现象,把握物理实质。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受到系统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技能,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逐步具有良好的实验素质,同时又为他们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 训练正确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实验仪器与设备及调节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能力。
2. 学习用实验去观察、分析、研究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以及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认识理解。
3. 学习一些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4. 学习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包括有效数字的记录与运算,掌握表格法、作图法、逐差法、一元线性回归等数据处理方法。
5. 在测量误差方面,要求了解偶然误差的统计性质,系统误差的性质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会误差估计,正确表达运算结果。学习对实验结果作误差估计和简要分析。
6.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包括正确调试、使用仪器、把握实验条件、确定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能判断故障等。
7.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其在整个过程中严肃认真、细致周到、注意安全。同时注意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理论教学(学时数: 6 )
测量与误差、偶然误差的估计、实验不确定度、有效数字、数据处理和系统误差的处理。
实验教学(学时数: 58 )
上机(学时数: 2 )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使用。
教材和参考资料《大学物理实验》, 陈群宇等。

工科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