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幻灯片放映
大纲
1
核磁共振
2
实验目的
  • 1、掌握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 2、用核磁共振稳态吸收法测量磁场强度。
  • 3、测量氟核F19的磁旋比及其磁矩,g因子等核结构参数。
3
实验器材
  • HZ-811型核磁共振仪;
  • CN3165型频率计;
  • 5021型示波器;
  • 可调永久磁铁;
  • 0.05mm游标卡尺;
  • 试样A: H1 (硫酸铜水溶液);
  • 试样B: F19 (聚四氟乙烯棒)
  • 数据处理软件。
4
实验原理(一)
           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
5
实验原理(二)
          核磁共振的经典解释
6
实验原理(三)
       核磁共振的量子力学解释
7
实验方法
8
实验内容、步骤
  • 熟悉NMR实验原理、系统组装和操作技术。
  • 以稀的硫酸铜水溶液为样品,观察H1核的NMR现象,练习调频、调场和改变调制磁场幅度来确定共振点的方法,归纳共振点观察方法要点。
  • 测量小型永磁铁的不同磁极距离Z时,磁极间中心部位的磁场强度Bo。
  • 测定F19的核磁矩,磁旋比       和gF因子。
9
数据统计
  • 绘Bo~Z曲线,并用CT-3型高斯计测得的相应磁极距离时的Bo’值,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出Bo’ ~Z曲线,进行比较。
  •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F19的核磁矩,磁旋比         和gF因子。
10
注意事项
  • 因为是高灵敏度仪器,必须接触良好并接地,以免干扰。
  • 不准挤捏或转动探头前部的线圈和被测样品,否则会损坏仪器!
  • 探头的任何部分都不要触及磁头。
  • 以观察吸收波形是否等距离均匀分布,又可以变动扫场幅度时峰会跟随着移位,来判断吸收峰的真伪与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