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学条件/教材及相关资料
教材建设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系统结构—量化研究方法(第四版)》  
 
作者:John L.Hennessy, David A.Patterson.
译者:白跃彬.
内容摘要:

    本书堪称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的“圣经”,是计算机体系结构方向的学生的必读教材。全书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基础、指令集系统结构、流水线与指令级并行技术、层次化存储系统与存储设备、互连网络以及多处理器系统等重要内容。在这一最新版本中,作者更新了从单核处理器到多核处理器的历史发展过程的相关内容,同时使用了广受好评的“量化研究方法”进行计算设计,并阐述了多种可以实现并行的技术,这些技术恰恰是展现多处理器系统结构威力的关键。在介绍多处理器时,作者不仅讲述了处理器的性能,而且还介绍了处理器性能之外的其他设计要素,包括功耗、可靠性、可用性和可信性等。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系统结构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2.《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二版)》
 
 
作者:郑纬民, 汤志忠.
内容摘要:
    全书共分12章。第1章介绍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系统结构的定义、分类、设计技术、评价标准和系统结构的发展等。第2章介绍数据表示、寻址技术、指令格式的优化设计、CISC指令系统和RISC指令系统等。第3章介绍存储系统原理、虚拟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等。第4章介绍输入输出原理、中断系统、通道处理机和输入输出处理机。第5章介绍先行控制技术、流水线处理机、超标量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和超标量超流水线处理机等。第6章介绍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处理机结构、提高向量处理机性能的方法、向量处理机的性能评价等。第7章介绍互连网络的基本概念、消息传递机制和互连网络实例。第8章介绍SIMD计算机模型、结构、实例和SIMD计算机的应用。第9章介绍多处理机结构、性能和Cache一致性等。第10章介绍多处理机算法,包括同步技术、并行搜索、串行算法到并行算法的转换、并行程序设计语言及其实现方法等。第11章介绍数据流计算机、数据库机与知识库机、面向函数程序设计语言的归约机。最后第12章是实验:DLX处理器,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对本书主要内容的理解。每章后附有大量习题。

 
     
 
3.《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硬件/软件结合的设计与分析(原书第二版)》
 
 
作者:DavidE.Culler, Jaswinder Pal Singh, Anoop Gupta.
译者:李晓明, 钱德沛, 程旭, 崔光佐.
内容摘要:
    本书共有12章。第1章给出了并行体系结构的一个概貌。第2章介绍了并行程序设计。描述了一组具有启发性的多处理器系统应用的例子,在本书的其他部分也将用到它们。第3章给出了好的并行程序设计人员用于从底层体系结构中改进性能的基本技术。第4章讨论了在进行设计权衡时采用工作负载驱动评估方法的难题。第5、6章是关于基于总线的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器(SMP)的一个完整介绍。 第7章展现了一类机器的硬件组织和体系结构,它们能够扩展到很大的配置。第8章将前面几章的结果综合起来,展现了如何在可扩展系统上通过自动硬件复制和高速缓存一致性,来实现一个共享的物理地址空间。第9章考察了针对共享地址空间系统的一系列备选方案,它们扩展了硬件/软件权衡的边界以获得更高的性能,降低硬件的成本和复杂性,或两者兼得。第10章讨论可扩展的高性能通信网络的设计。第11章考察了一组交叉问题,它们涉及如何包容多处理器系统中出现的显著的时延而不至于影响总体性能。最后,第12章考察了那些有可能决定这个领域未来的技术、体系结构、软件系统和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