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教学效果/同行评价 |
![]() |
|
章毅专家简历: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博导 教授
男,现为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198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获河北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导师为斯力更教授。1992年9月考取北京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导师为王联研究员和王慕秋研究员。1994年7月提前毕业,获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12月破格晋升为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时年24岁。1989年赴英国Sheffield大学,和著名控制理论专家S.P.Banks教授合作研究。1994年破格晋升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1999年2月至2001年8月在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作副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2001年8月至2001年12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作博士后研究员(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2001年8月至2002年12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作研究员(Research
Fellow)。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软件与系统研究所所长,计算智能实验室主任。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数据挖掘”。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MIL实验室主任。
|
|||||||||||
章毅专家对课程的评价:
电子科技大学由徐洁教授主持开设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是以计算机系统的外部特性为主来研究计算机系统基本结构的一门学科,是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从九十年代初,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就一直把《计算机系统结构》作为计算机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近年来,该课程在重视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特点,以课程设计的方式开出了多个实验设计,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程组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就高校课程改革,实验室建设,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网站,立体化教材等进行了全面建设,成绩显著。 |
|
周明天专家简历:电子科大计算机学院
博导 教授
男,1939年3月生,广西容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到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科任教至今。1981年并1983年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UC,Berkeley)的EECS系当访问学者,1994年10月至2001年11月任计算机学院院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美国IEEE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高级会员,
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电子学报》和《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编委,四川省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学科评议专家,国家教育部公费留学评审专家,国家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信息产业部信息安全专家组成员。主持过多项“六五”、“七五”和“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电子工业部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次,二等奖1次,1992年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待遇。出版发行著作12本,其中《TCP/IP网络原理与技术》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98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96篇,指导百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国内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是计算机网络、分布对象技术、中间件技术、并行分布处理、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等。
|
|||||||||||
周明天专家对课程的评价: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徐洁教授担任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广泛吸取国内外教学的有益经验,保持严谨,扎实传统,勇于探
索,大胆创新。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上做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实,新,宽,活”的特点。选材中广泛地从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提炼适合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精编了大量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性的思考题。 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各教学环节,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挥科学想象力。精心设计课 堂讨论,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注意到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学生普遍反映,课堂讨论效 果好,收获大,兴趣浓。 该课程的教师长期坚持改革试验,做了大量基础性,开创性的工作,课程建设与改革“成果有创新,有推广价值”。本人特此推荐该 课程申报"四川省精品课程"。 |
|
|
俸远祯专家简历: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俸远祯,男,1935年12月出生,汉族。1957年7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电机与电器专业,同年任教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1990年任教授,曾担任计算机系系主任、电子科大教学质量专家组副组长,先后从事自动控制、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先后获部、省级成果奖七项,其中有:四川省首届高校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个人),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机电部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
担任主编或单独编写并公开出版发行的教材七部,本人执笔部分超过200万字以上。其中1996年出版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
|
|||||||||||
俸远祯专家对课程的评价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教学实践,在课程建设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成绩。他们制作的课件定位准确,内容丰富而有特点,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课件运用图像、文字和动画相结合的多媒体形式,有利于教师生动、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获得了师生的好评。承担该课程的教师都是本校计算机学科科研和教学的带头人,他们长期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教学和科研,教学经验丰富。
总之,该课程师资力量、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验课教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课程的总体建设走到了较高的水平。 |
|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近年来,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开发和研制了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课件,并成功应用于课堂和网络教学。该课件结构清晰,系统性强,便于使用,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他们鼓励本课程组的教师适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室授课,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做到了教学内容图文并茂、鲜活生动、丰富多彩,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是训练学生计算机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基本环节,它的教学过程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学习是不可分的两个方面。该课程组将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独立设课。他们高度重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实验室建设,为改善学生的实验条件,现在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设计更合理、设施齐全、设备精良,极大地满足了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除了以实验为主的教学实践之外,还为学生开辟更多的实践机会,如课程设计、电子实验大赛等。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脑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可以看到该课程组在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教学与教改研究上高度重视,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并取得了许多教学研究的成绩。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他们建立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这些必将使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的教学水平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