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教学内容与世界数字逻辑设计技术的发展更好地结合,我们采用国外的最新版本的优秀教材,并对部分英语较好的同学开设双语教学,使用原版教材,课堂授课的板书、课件,学生的作业、考试均采用英语,教师讲课时采用中、英语结合;另一些同学使用的教材是该原版教材的中译本,在授课时,重要的关键词的英语表达同步的写在中文之后。这样保证了全校的教材统一性。
课堂授课采取黑板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形式,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一些定理、名词解释、复杂的图曲线和电路图事先做成课件,上课时,这些内容可通过显示设备投影出来,对于电路的分析,一些例题的推导则采用板书形式,减缓授课的速度,让学生有个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课堂教学张弛有度,层次分明。
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一些课堂小测试,就那么一、两个小题目,花5~10分钟的时间,所选题目均为前一、两次课程的重点或难点。通过这种检查方式,一方面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复习,认真听课。
完成课程的网络资源的建设,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资源、课件、实验指导、习题库及一些资源链接等放在网络平台上,利用教师社区这一交互平台,及时与学生进行学习情况的交流,收集意见、解疑答惑,就课程进展及时发布预习信息等,充分发挥网络突破空间、距离的限制的优势,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地学习和提高。
为了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别有配套的数字逻辑电路实验和课外上机实验。数字逻辑电路试验着重于用SSI和MSI构建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进行实验,内容采取验证性实验为主,兼有简单的设计性实验。课外上机实验则着重于训练学生使用电子设计仿真软件的能力,使用较易掌握的maxplus2和pSpice,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较大型数字逻辑电路的自顶向下的设计流程之一——仿真执行并验证电路的功能。两种实验模式的综合运用,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