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 建设目标
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稳固一流的研究型教学团队;积极探索现代教育理念,凝练一流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在现有课程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社会需要和科研优势规划一系列有特色的通信原理课程;充分发挥已有学科学术优势,构建更丰富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加强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建设,使课程保持具备一流的教学条件。通过广泛深入的课程建设使课程教学保持整体优良效果。
建设步骤和计划内容: (1)稳固、保持、发展一流的研究型教学团队 发挥课程组学术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发扬课程组传、帮、带培养课程组教师的传统,坚持从优选拔,不断提高课程组教师队伍制度建设,切实推动、开展和实施课程组制定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使已经建立形成的一流研究型教学团队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通过几年的队伍建设,通信原理课程组通过对内培养,对外引进手段,形成了一支理论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研究型教学团队。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应用现代教育理念,总结课程组在研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的经验,有机整合各教学环节新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改革的成果,凝练一套一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献,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课程和通信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建设有特色的教材体系 结合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社会人才需求量大,人才国际化等特点,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推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通信原理系列课程。课程组规划在未来几年里将现有通信原理课程拓展为多种层次、多个侧面的课程,包括基础通信原理、高级通信原理、通信系统仿真等,并适时推出相关的专题讲座及开发项目的案例分析,在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原理仿真、系统分析、双语运用方面的能力。已经完成了一套教材的改编并出版,另外一本教材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预计2008年下半年出版。 (3)开发设计更多一流的课程实验 发挥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学科建设优势,充分发挥本科教学实践基地的平台作用,应用课程已经在基础类、扩展类、高水平类、创新类实验实践教学中取得的经验,进一步开发设计更多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能力培养的实验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和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持续建设和保障一流的教学条件 “通信原理”课程和通信工程实验室是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本科教学实践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拥有持续加强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建设的责任、义务和能力。课程组在现有优良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式教学,扩建科技创新与工程素质培养实验室、扩建通信工程实验室,制备电子资料库、基本元器件库和功能元器件库,满足规划和开设更多创新实验的需要。 “通信原理”课程建设内容和优质教学资源,可及时通过课程组的课程网站建设、网上资源建设,以及精品课程建设在全国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愿与兄弟院校共享资料,共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师资培养水平作贡献。
2.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 已上网资源包括8个栏目,内容如下表:  课程组上述网上资源建设可在课堂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环节等结合使用,实现立体化教学。同时,课程组的网站建设和共享资源也可作为学生自学及教师教学交流和参考的有益平台。
3.近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