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课程历史沿革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特色
政策支持
同比水平
项目申报书
 > 课程介绍 > 同比水平
 
    本课程设置于1956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初创时,是我国高等学校同类课程中设立最早的课程之一。几十年的发展中,包括张煦院士、李乐民院士在内的许多著名教授与专家为《通信原理》课程做出了大量贡献。他们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教学作风、高超的授课技巧深深地影响了课程组及其教学活动,使本课程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长期以来,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原理》课程组以强大的师资力量、成效显著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国内高校的同类课程教学领域中有着重要影响。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最核心与标志性课程,《通信原理》课程联系与牵引着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其他各门课程,为学生形成通信专业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思想发挥着重要作用。通信工程专业是电子科技大学为数不多的国家级第二特色专业与四川省品牌专业,是本校长年具有最高的入学分数与最好的就业率的全国知名专业之一,为国家通信产业的发展与国防建设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得到产业与教育界的高度认可。《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对该专业获得这些优秀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课程组教师队伍主要目前主要由教授(或副教授)或博士组成,包括长江学者一人。高级职称与博士教师的比例均高达75%,同时,具有校外与海外经历的教师占有绝大比例。高职称、高学历与丰富的经历,使本课程教师队伍的学术与教学水平突出,并在国内类似课程中具体较强的优势。
    课程选用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并实施中英文双语教学。自编教材也具有较高的水平,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课程的双语教学中,通过精心的教学处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准确理解技术内涵,理解新技术、新名词,以及直接阅读英语原文的能力,因而促进了高水平本科人才的培养。统计表明,在包括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国家与省级多门精品课程的双语教学中,《通信原理》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处于前茅。在2007年本科教学预评估、评估专家听课中,通信原理课程课堂授课都被专家评为优秀
    通信原理课程组开发设计了多项一流的基础实验、选作实验、高水平实验和开放实验项目,拥有现代化教学环境、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一流的教学设施和条件。通信原理课程实验室是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本科教学实验基地”的核心部分之一,它对该实验基地成为电子科技大学几大核心与示范性实验中心或基地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信原理》已有四川省精品课程的建设基础,课程的网上资源建设也已形成规模。已经上网共享的该课程网页内容饱满、教学资源丰富、信息更新及时、学教利用率高、特色鲜明、方便适用。并且课程的网上资源建设已通过与课堂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环节等的结合使用,在立体化教学和远程教育的实践中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原理”课程建设起步早,起点高,持续发展性好,辐射作用大,影响面宽,受益面广,成效显著,课程整体达到了国内同类课程的前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