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队伍
>
教学队伍
一、概述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原理”课程组已有
50余年
的历史。自成立以来,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素质提高放在课程建设的第一位。课程组以
“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
为依托,始终保持着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师资结构,在课程组内,一向具有以传授、模仿和讨论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的优良传统,从而确保了教师队伍承前启后地持续建设和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现今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原理”课程组已形成一支以学术、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教授、副教授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团队长期以来的协作努力、共同研讨和研究,课程组已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中青年教师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双语教学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编著出版与通信相关的
教材10余部
,发表教学论文多篇、科技论文数百篇;
建立了一个
高水平的实验基地
,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构建了平台;
形成了高水平、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为国内外科研生产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积极参加重要教学改革,组织与参加
国家第二特色专业建设与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基地
建设
目前此课程已成为在国内有很大影响力的品牌课程,2005年被评为
四川省精品课程
。
二、师资队伍结构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学位
在教学中的作用
李晓峰
男
1963
教授
硕士 ( 在博 )
首席教师,主讲教师,教学、实验
刘镰斧
男
1955
副教授
硕士
校级优秀主讲教师,教学、实验
周宁
女
1966
副教授
硕士 ( 在博 )
校级优秀主讲教师,教学
傅志中
男
1970
副教授
博士
主讲教师,教学、课程设计
李兴明
男
1956
教授
博士
主讲教师,教学
饶云江
男
1962
教授、长江学者
博士
主讲教师,教学
李玉柏
男
1965
教授
硕士 ( 在博 )
主讲教师,教学
王琳
女
1967
讲师
硕士
校级优秀主讲教师、教学
饶渐升
女
1974
讲师
硕士 ( 在博 )
校级优秀主讲教师,教学、实验
朱学勇
男
1963
副教授
硕士 ( 在博 )
校级优秀主讲教师,教学
邵怀宗
男
1969
副教授
博士
主讲教师,教学
林水生
男
1963
教授
博士
校级优秀主讲教师,实验
任通菊
女
1965
讲师
硕士
主讲教师,教学
饶力
男
1958
高工
学士
实验、课程设计
武保剑
男
1970
副教授
博士
实验、课程设计
章小宁
男
1980
讲师
博士
辅导、课程设计
1. 职称结构图
职称
人数
百分比
教授
5
31.25%
副教授及高工
7
43.75%
讲师
4
25%
2. 学位结构图
学位
人数
百分比
博士
7
43.75%
在职博士
5
31.25%
硕士
3
18.75%
学士
1
6.25%
3. 年龄结构
年龄
人数
百分比
50-60 岁
3
18.75%
40-49 岁
8
50%
30-39 岁
4
25%
20-29 岁
1
6.25%
4. 学缘结构
学缘与经历
人数
百分比
海外
5
31.25%
国内
11
68.75%
外校与外单位
12
75%
本校
4
25%
师资队伍学缘、校外经历与海外经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本专业的国内一流学校。
姓名
学士在读学
硕士在读学校
博士在读学校
其他
李晓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在职博士
美国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计算机科学院访问学者。
刘镰斧
长春邮电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邮电部 515 厂
周宁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在职博士
傅志中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 716 厂
美国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访问
李兴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曾任大唐电信光通信分公司总工程师
饶云江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英国 Strathclyde 大学电子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李玉柏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王琳
兰州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饶渐升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在职博士
朱学勇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在职博士
美国UC Santa Barbara
邵怀宗
长春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曾在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从事科研工作 4 年
林水生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比利时鲁汶大学(K.U.Luven)和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
任通菊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曾在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8 年
饶力
电子科技大学
武保剑
河南大学
四川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曾在大唐电信光通信分公司光传输部从事科研工作 4 年
章小宁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