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负责人
主讲教师
教研活动
 > 教师队伍 > 教研活动
 
主题:任课教师交流与培训月活动(1)——课程章节安排分析
时间:2003年7月2日                地点:通信学院会议室
参加人员:李晓峰 刘镰斧 傅志中 周宁 王琳 任通菊 饶力 胡明 饶渐升等

    活动内容:                                                             查看会议记录

    鉴于课程组增加了4位新教师又采用了新的原版教材,课程组将通过下面几次活动,重点交流章节安排与PPT设计等内容。结合各位教师的准备情况,今天关注本教材后半部分的内容。会议议程:
    (1) 刘老师说明Ch4 Baseband Signaling Principles and Circuits 部分;
    (2) 胡老师说明Ch5 AM、FM and Modulated Sys. ;
    (3) 李老师说明Ch6 Random Processes 与 Ch7 Performance of Comm.Sys. corrupted by Noise。
    讨论总结:
    1. 关于Ch4. 本章主要讨论基本Block 与 Circuits,对于学生建立实际概念,掌握重要的名词非常重要,讲解时教师们要结合工程背景展开。其中,PLL部分可以不讲(有专门课程涉及),最后3节可以简略。
    2. 关于Ch5.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讲授时要注意:
    (1) AM 与 FM standards 属于美标,可略或补充我国的国标,便于学生联系实际;
    (2) Costasloop等PLL内容可略(目前);
    (3) OFDM 与 Spread Spectrum 可简略,介绍基本原理为主(因学时有限);
    (4) M-ary 的项目很多,讲解时可选择性地突出基础的,给学生一定的自学空间。
    3. 关于Ch6. 总体上不讲,我院有专门课程,内容已全面覆盖,但个别段落,需要视学生情况进行复习。
    4. 关于Ch7.
    二元数字系统的抗噪性能应该作为重点,透彻讲解,而M-ary的讲解时可区别处理,既有利于控制学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讲述方法可以按本教材的统一分析方式,也可按许多传统教材的分基带与频带讨论的方式,各有特点,教师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并注意学生的理解情况。

主题:课程网页建设安排(2)
时间:2005年3月18日                地点:通信原理实验室(503)
参加人员:李晓峰 刘镰斧 周宁 任通菊 傅志中 王琳 饶渐升 邵怀宗 胡明等

    活动内容:                                                             查看会议记录

    根据上次会议安排,各位老师已经在下面进行了现有网页的分析,也访问学习了校内外一些优秀的课程网页。会议首先进行了交流,大家讨论热烈,并根据课程与网页的特点,推荐出了三个网页供作主要参考。
    在分析与对比后,大家认为:目前通信原理课程的网页处于良好水平,但也有不少地方要做工作,通过内容、资源与不同程度的工作,可以达到先进水平。 近期工作的方向是集中抓好网络建设,精化内容,丰富资源,改善表现形式,带动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课程建设的预定目标。
    具体工作点如下:
    (1):大力加强教学理念、内容与方法的研究,先拟一个初稿,再进行交流讨论。
    (2):实出双语特色特色,采用中、英混合页面,部分内容全部使用英语;标题英文化。
    (3):大纲与教案要优化,教研活动要整理。
    (4):加强科技与创新设计的指导。安排创新设计指导,知识拓展。
    (5):加强助学设计,方便学生便用网页,获取资源。可以增加:重要常用公式、双语学习方面的内容、考题点评。
    (6):各内容部分的检查,减少笔误等漏洞。
    会后将具体任务分工整理为表格,做到任务落实。表格通过电邮发出,请近期(明天上午)关注邮件。

主题:《通信原理》申请国家精品课程讨论会(1)
时间:2006年10月                地点:逸夫楼506
参加人员:饶云江 李晓峰 刘镰斧 周宁 王琳 饶力 任通菊 饶渐升 傅志中等

    活动内容:                                                             查看会议记录
    学校及学院均对《通信原理》课程申请国家精品课程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召开了多次“通信原理”申请国家精品课程的讨论会。2007年2月27日的讨论会的会议记录如下:
    1. 首先饶院介绍了“通信原理”课程的课程教学理念,详细剖析了教学理念的内涵。课程组全体老师均受到很大启发,更加明确了教学的目的和方法。同时饶院说明了该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学院的高度重视与要求,给课程组老师树立了信心,鼓舞了勇气。大家更加热情和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建设的工作中。
    2. 接着李晓峰老师介绍了目前精品课程的评价指标,指出“通信原理”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课程建设的任务。课程组老师围绕评价指标,对照“通信原理”课程的现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定出了本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并课程组老师进行了分工。
    3. 李晓峰、刘镰斧、王琳、傅志中、周宁老师分别就自己承担的工作分析了现状,提出了工作设想,听取课程组老师的建议。具体分工如下: 李晓峰等老师主要负责课程简介与教学队伍部分,同时负责课程建设的日常具体工作; 刘镰斧等老师负责教学内容部份; 王琳等老师负责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 傅志中等老师负责教学条件部分; 周宁等老师负责教学效果部分。
    4.最后饶院作总结并定出了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饶院负责提升教学理念,总体把关,负责总体。会议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在热烈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主题:品牌专业建设与《通信原理》教学理念的讨论
时间:2007年2月27日                地点:逸夫楼506
参加人员:饶云江 李晓峰 刘镰斧 傅志中 周宁 王琳 饶力 任通菊 饶渐升等

    活动内容:                                                             查看会议记录
    饶云江院长首先说明了学院迎评促建与品牌专业建设工作,强调了树立精品意识,提升学院各项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意义。在这些工作中,抓好以《通信原理》为代表的标志性课程是一项首要工作。
    饶院随后指出在《通信原理》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理念是重要的一环,课程组通过几次交流讨论后,形成如下的教学理念: 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为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借鉴国际优秀教材与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工程应用背景的主动性掌握;结合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及独立思考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利用科研优势和实验平台,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及知识拓展应用和创新能力;多方面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精品课程。
    饶院长阐述了该理念的内涵,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围绕教学理念开展相关建设的具体计划。

主题:教学任务落实和安排
时间:2007年6月20日                地点:通信楼209
参加人员:李晓峰 刘镰斧 周宁 任通菊 傅志中 王琳 饶力 邵怀宗 李兴明等

    活动内容:                                                             查看会议记录
    一. 落实下学期的教学任务 初步确定下学期的教学任务:由李晓峰、刘镰斧、李兴明、王琳、邵怀宗等五位老师,负责本学院本科2005级该课程的授课,任通菊负责成人本科的授课。
    二. 主讲教师的教案及备课情况
    1. 教案:六位教师均有本课程的授课经验,均在授课时采用了多媒体电子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同时纸质教案和教学日历均已完成。
    2. 备课:六位教师备课认真、详细,准备充分,开学前备课完成量为100%。
    三. 确定授课相关事宜
    1. 讲授章节和重难点 基本和以前相同,考虑到课时有限,为保证教学效果,删减了第四章的部分内容。
    2. 成绩计算方式 确定课程总成绩的计算方式:平时(包括考勤和作业)占15%,实验占5%,期中成绩占10%,期末成绩占70%,期末考核采用一页纸开卷方式。
    3.课程习题量和批改 课程的习题量适中,教材每章都有3~8题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批改由助教协助任课老师完成,每次作业都必须全改,并提交出错统计和重点问题的分析结果。

主题:课程实验具体安排
时间:2007年8月28日                地点:科A501
参加人员:刘镰斧 饶力 王琳 李晓峰 邵怀宗 周宁 任通菊 傅志中 李兴明等

    活动内容:                                                             查看会议记录
    本课程配备有八个学时的软硬件实验,分三次完成,以行政班为单位,在讲完相应内容后作,实验紧密围绕课程大纲知识重点的要求,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巩固学习效果。
    硬件实验的特点是工程性强,实验环境本身就是工程模块的分解演示。通过实验学会仪器仪表的使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设置参数和模块,经过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观察结果是否与理论一致,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拓展视野,对理论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带实验的老师应把每个学生做实验的情况,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随之调整授课节奏和内容。不要让实验成为一种不得不完成的教学任务,而是真正实现实践和理论的结合。

主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讨
时间:2007年9月12日                地点:通信楼209
参加人员:李晓峰 刘镰斧 周宁 任通菊 傅志中 王琳 饶渐升 邵怀宗 胡明等

    活动内容:                                                             查看会议记录
    开学已过一周,完成了4个学时的讲授。根据学生反映的学习情况,结合老师的课堂体会,大家进行了如下讨论:
    1. 教学方法的探讨 本学期任课老师的课堂上互动稍显不足,和课程内容较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太高有一定关系。如何改善这种状况?
    课程组提倡开展互动式教学、比较式教学、问答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用与探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启迪学生创新思想,促进学生知识拓展应用能力的提高。
    2.电子课件的完善 在选取课件的素材时,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的课件来,做到内容明确、重点与难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本学期任课老师的课件内涵比较丰富,画面较为美观,稍显不足的是动画偏少,图形动态演示效果会更好。

主题:课程录像及期中考试安排
时间:2007年10月20日                地点:通信楼907
参加人员:李晓峰 刘镰斧 李兴明 王琳 任通菊 傅志中 饶渐升 邵怀宗 武保剑等

    活动内容:                                                             查看会议记录
    一.课程录像安排 本学期安排给三位教师(李晓峰、李兴明、王琳)任课期间的课堂实时录像,放到课程网站的“网络学堂”,供课程组内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交流、探讨,并逐步建立各位教师的教学档案体系,包括历年课程的教案和进度安排、教学中期检查表、评教分数、学生成绩等材料。
    二.期中考试安排 拟安排在10月31日课堂上随堂测试,内容为前三章已学部分,方式为全开卷,利于对学生的前期学习作一总结,便于教师了解其学习状态以调整教学进度和节奏。

主题:迎评促建,提升教学水平
时间:2007年11月25日                地点:二教506
参加人员:刘镰斧 周宁 任通菊 傅志中 王琳 李晓峰 邵怀宗 武保剑 饶渐升等

    活动内容:                                                             查看会议记录
    为全力以赴迎接教育部本科评估,确保2007-2008-1学期第15周上课的每位教师教学效果取得优异成绩,课程组组织了全体上课老师示范讲课、部分学生参与的教学法研讨会议。探讨今年诊断性评估专家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教学质量未达到985高校水平、课堂缺少教学互动、多媒体与板书未有机集合等。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水平。
    讲授内容: 12月初评估时间(即校历14周)对应的教学内容。
    讲授时间:每位老师讲授15—20分钟,交换意见5分钟。
    检查内容:每位老师要准备该堂课的纸质教案、纸质讲稿、电子版多媒体课件。讲课过程中注意自然的教学互动,板书和多媒体集合,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自行选择,有机集合,切忌照本宣科。
    会上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授课内容和方式等作了探讨,使老师们更加明确了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主题:期末考试安排和问卷调查发放
时间:2007年12月16日                地点:电子科大校园
参加人员:刘镰斧 李晓峰 王琳 邵怀宗 李兴明 周宁 任通菊 傅志中 饶渐升等

    活动内容:                                                             查看会议记录
    一.期末考试具体事宜
    期末考试时间由教务科统一安排,内容为所有已讲章节,有针对性地确定试题的难易度、等级和自由发挥空间,着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认识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采用“一页纸开卷”的考试方式。 落实了出题老师和题目难度、类型、题数等具体事宜。
    二.问卷调查安排
    按照惯例,仍然在学期末给学生发放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真实想法,有利于课程组教师提高课堂讲授质量,提升教学水平。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仍由历年负责此事的王琳老师设计。

主题:学期工作总结和以后发展计划
时间:2008年2月1日                地点:通信楼907
参加人员:刘镰斧 李晓峰 王琳 邵怀宗 饶渐升 周宁 任通菊 傅志中等

    活动内容:                                                             查看会议记录
    由于本学期的教学评估真正起到了实效,期末考试成绩和往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分数看,平时认真听课并完成作业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相对较好。不及格的学生大多数平时的学习态度、完成作业的情况也较差。
    本学期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总结本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完善课程组的发展计划。
    一.新教材计划
    课程组采用的英文版教材已经使用了五届。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反馈的意见,课程组准备撰写并正式出版《通信原理》教材,编著人员和章节内容待进一步商量和确定。
    二.培养师资计划
    吸引更多的教师,特别是具有博士学历的年轻教师到课程组中,增强本课程组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期望新教师加入能够扩展思维,进一步改善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加强年轻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强调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对年轻教师的指导作用,多展开讨论,共同为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