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措施与方法
(1) 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通过鼓励国外留学、国内访问、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参与校改项目等措施,来使青年教师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师资队伍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先后有5名青年教师已开始了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
(2)通过高水平教授/副教授负责的各层次教学团队,带动中青年教师成长,并通过团队协作,加强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团队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取长补短、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共享教学资源,来提高课程组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如王琳老师在刘镰斧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得到了迅速成长,2006年被评为校优秀主讲教师;武保剑、谢军和李兴明等老师组成互帮小组,在李老师的指导下,这两位年轻老师得到了快速成长。
(3) 通过鼓励青年教师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做学术研究等来优化知识结构,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课程组的青年教师除承担《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承担其它,如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样可以使不同课程组的教师之间在业务上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饶渐升老师获得了随机过程课程的校优秀主讲教师。
(4)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要求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并重发展,鼓励并组织青年教师争取科研课题,增强教学的后劲。目前课程组全部中青年教师均加入到了方向明确的科研学术团队,大部分都有自己独立承担的科研项目。目前,课程组教师的学科方向包括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测控技术及仪器等领域,依托学科专业背景,使得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课程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有高标准的要求和广阔的学术发展前途。
(5) 为了进一步优化课程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通过积极开展内培外引等措施,吸引通信工程专业的国内外优秀中、青年人才到校后加入到课程教学团队。
(6)实行专家指导制度,由教学质量小组对青年教师进行逐个分析,通过听课或上公开课,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帮助指导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艺术,达到掌握好各教学环节的效果。对于新申请加入教学团队的青年教师,制定了提前一年跟班听课,然后试讲通过资格评估的制度,严把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关。
(7) 要求中青年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备课,提升教学效果。现课程组全部教师均在多功能网络教室中利用多媒体教案实施教学。要求全体中青年教师直接参加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促进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2.成果
通过上述对中青年教师有计划的培养,课程组整体师资结构和水平得到了稳定的发展,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持续提高。主要表现为:
(1)学历提高:近五年有2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5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2)职称提高:近五年有6位教师取得副教授/高工职称。
(3)承担科研:青年教师全部参与到科研团队,多名教师获得校“ 青年教师科技创新基金”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4)教学表彰:4人获得“校教学质量优秀主讲教师”称号;3人获得校“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5)在近几年的学生评教中,青年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优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