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负责人
主讲教师
教研活动
 > 教师队伍 > 课程负责人
 
姓 名:李晓峰
职务职称: 教授
所在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邮件: xfli@uestc.edu.cn
联系电话: 028-83202468
研究方向: 无线通信与DSP实时实现技术、移动多媒体传输与网络服务、图像和语音信号处理等


个人简介:
    在无线通信与DSP实时实现技术、移动多媒体传输与网络服务、图像和语音信号处理等方向有较深入研究。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6项;讲授《通信原理》、《随机过程与应用》、《多媒体通信》与《DSP及实时实现》等课程。编著教材与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主要经历: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通信工程系主任。
    1984年,获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士;
    1987获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硕士;
    1995 年,赴美国加州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CA, USA 研修。

讲授课程:
    《通信原理》,本科必修课,64学时
    《随机信号分析》,本科必修课,48学时
    《随机过程及应用》,研究生学科基础课,60学时
    《数字通信原理》,研究生基础课,60学时
    《多媒体通信》,本科选修课,48学时
    《DSP及实时实现技术》,研究生选修课,40学时
    《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工程硕士基础课,60学时

实践教学:
    指导本科生与研究生:
    近5年指导约25名本科生毕业设计
    近5年指导约30名研究生论文研究

学术研究: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课题以及国防预研等项目近20项;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与教学奖5项;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代表性科技项目有:
    1. “图象压码快传与档案检索通信系统”;
    2. “HF全自适应通信系统”;
    3. “WCDMA通信系统中AMR声语码DSP实现技术研究”;
    4. “移动多媒体数字电视接收终端”;
    5. “视频图像微弱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
    6. “CDMA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7. “面向移动多媒体终端的平台软件技术”
    8. “基于IP的无线多媒体数据传送关键技术”等。

出版的教材与学术专著(8部)
    1. 《随机信号分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主编、第1作者。
    2. 《通信系统工程》,(国外电气信息类优秀教材改编系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改编作者。
    3. 《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6月,改编作者。
    4. 《随机信号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第2作者;
    5. 《数字图像处理、压缩与识别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2作者;
    6. 《快速自适应信息处理》,(全国高技术重点图书),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第2作者;
    7. 《高速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TMS320 系列DSP)》,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年3月;第3作者;
    8. 《随机信号分析及工程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第3作者; 计划出版:
    9. 《通信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预计2008年8月,主编、第1作者。
    10. 《随机信号分析习题解答》,电子工业出版社,预计2008年10月,第2作者;
发表的部分科研论文
    (1) 刘思远,李晓峰.敏感图像高维特征模糊测度与快速遗传检测. 信号处理,. 2006年6 期
    (2) 吴宏刚,李晓峰. 弱小运动目标空时增强检测与仿真研究.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6年6期
    (3) 吴宏刚,李晓峰. 空时自适应杂波分类抑制与弱小运动目标检测.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6年8月
    (4) 李毅,李晓峰. 彩色目标高维检测与空间分集检测技术. 光电工程.2005年3月
    (5) 刘思远,李晓峰. 基于核函数距离测度的加权模糊C均值聚类与马尔科夫空域约束的快速鲁棒图像分割. 计算机科学. 2006年4期

承担的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2000年以来)
    1. 《通信工程》, 国家级第二特色专业,主持
    2.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团队》,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主研
    3. 《通信原理》, 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主持
    4.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任务(3项),主编
    另外,还主持或参加多项校级教改项目。

发表的部分教改论文
    1. 李晓峰、徐岩、吕红胤. 改革教学模式 培养高素质人才.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提高论文集. 2005
    2. 李玉柏、李晓峰、毛玉明、彭启琮. 树立精品战略意识,进行专业建设,培养高水平通信人才.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
    3. 王琳、李晓峰、刘镰斧等. 浅谈〈通信原理〉课程教改的探索和体会.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6
    4. 饶力、刘镰斧、王琳、李晓峰. 强化工程实践训练,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电子信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2006
    5. 王琳、李晓峰、刘镰斧. 浅析〈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探索. 第二届电工电子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获得的学术与教学奖励(8项)
    1. 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窄带图象快传及档案检索通信系统;
    2. 1992年,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窄带图象快传及档案检索通信系统;
    3. 1993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HF自适应选频控制机;
    4. 199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彩色图象压码快传与档案检索通信技术;
    5. 2003年,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HF全自适应通信系统;
    6. 2005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国内知名品牌专业通信工程的建设与实践”,
    7. 2007年,电子科技大学“三育人奖”。
    8. 2004年,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目:“建设通信工程品牌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