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课程特色  
  教学大纲  
   教学成果  
   政策措施  
   申  报  表     
   
   

 

 

 

“射频电子线路”课程是工科本科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它涵盖了通信和电子线路的主要内容,在无线电类专业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同时它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得学生获得射频电子线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电路及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先修课主要是“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基础”等。

本课程电路最早源于五十年代的电子管电路,六十年代逐步演变为分立元件的晶体管电路,八十年代开始引入集成电路,九十年代引入了EDA技术。1988年成为电子工程学院的主干课程之一,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课程组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以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作为建设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不断探索与实践,正确处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内容更新的关系、扎实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强的关系、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及内容扩张与学时减少的矛盾。

 

本课程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从1956年到1977年,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课程名称为无线电收发设备,主要分为无线电发射设备和无线电接收设备两部分,主要讲述无线电的发射和接收系统的整机电路和单元电路,分为两个学期学习,课时也比较多,采用的教材是本校的三本讲义。

2)从1978年到1992年,本课程从专业课变为专业基础课,课程名称为高频电子线路,课时也比较多,106学时,教材轮流采用南京工学院谢嘉奎主编的《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华中工学院张肃文主编的《高频电子线路》、我校杨绍城主编的《高频电子线路》。主要讲述各种无线电设备和系统中高频电路的原理、线路和分析方法。以高频电路为主,着重阐述其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以单元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为主,同时也对高频电路中的一些共性的内容做了适当的合并和归纳,还尽可能地介绍了一些有关系统的知识。

3)从1993年到2000年,基本上与阶段(2)相同,采用的教材是《高频电子线路》(张肃文,1983年第二版),实施的课时缩减为72学时。授课时根据教学经验和实际发展情况,遵循打好基础、精选内容、逐步更新的原则,在结构上、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动,统一分析频谱线性搬移电路及其应用。

4)从2001年到2005年,这是一个重大转折阶段,采用的教材 为我校张玉兴教授编著的《射频模拟电路》(2002年9月第一版),实施的课时缩减为64学时、48学时。教材根据1999年教育部调整的专业目录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发展情况,以及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进一步精简了原有的内容,充实了新的内容。教材始终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测试方法,使读者有了这些基本理论和设计技能之后,就可比较容易地参与有关课题的科研。同时,增加了第2线性功率放大器、第6射频电子系统、第7射频电路集成芯片;第3波形发生与变换电路中增加了有关信号源频谱纯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的内容。整个教材中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以往的老教材中没有反映或是全新的。根据工程实际应用的需要,附录中增加了传输线变压器的原理与应用。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知识面。并在200312月编写之配套的《射频模拟电路习题解答》。

 

 

 

 
Copyright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