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课程负责人和课程组全体教师深刻的认识到,信息社会带来的对教学的冲击使教师的作用发生相应转变,教师的权威作用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地知识积累,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能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消费者,更是知识的生产者,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如何构造以学为主的教学环境,如何引导学生适应这种变化,又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射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中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怎么教?带着以上问题课程组进行了教学理念和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的讨论:

1教学中注重电信学科的背景、发展和特点,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我们认为“射频电子线路”这门课是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电信学科发展日新月异,且具渗透力。它所涵盖的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已成为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的综合。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培养21世纪高科技通信人才,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知识,还要让我们学生了解本学科的背景、发展动态和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将与本门课程相关的科研和新的知识引入课堂和教材中,例如在自编的教材中就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软件无线电中的线性功率放大器、射频电路集成芯片作为新的章节内容,以及信号源谱纯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的内容。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射频电子线路这门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理论分析涉及物理概念和数学推导都很多,而在工程应用时又常采用近似分析法,如折线法、变跨导分析法等,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根据具体内容的需要,将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及录像等相结合,当面授课与网络教学相配合,运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以及举例等办法,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形象、方便地理解并掌握所讲授的内容。从实际工程需求出发,巧妙设问,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我们就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近似分析法在工程上是可行的。并通过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分析难理解的部分,如讲解调制、解调的概念时,采用动画就能将调幅波的波形很好的展现出来。在教材的附录中增添了工程实际中常用的传输线变压器的原理及应用。


3、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由于电信学科发展迅速,对本学科人才需求量大,我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两个专业招收了各种层次的学生,有在校本科班、网络本科班以及成教班,他们都需要学习本门课程。因此,从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到教学方法上我们都注意了因材施教,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本科班教学中强调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布置大型作业和与学生研讨等方式;对有些其他层次的班采则要求教师教学中应注意阐述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


4.在教学生学习本课程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教学生具体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又能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呢?多年来结合我校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我们进行了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践与探讨,建立以电信学科发展为背景,以电工电子基地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多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取得名次。


 

 

 
Copyright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