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课程组结构与人员配置
1)职称结构
教 授 |
副教授(高工) |
讲师 |
2( 15%)(均为博导) |
5(38%) |
6(46%) |
2)学历结构
博士 | 硕士(含在读博士) |
本科和大专 |
7(53%) |
4(31%) |
2(15%) |
3)年龄结构
45 岁~55岁 |
35 岁~45岁 |
35 以下 |
4(31%) |
5(38%) |
4(31%) |
4)学缘结构
来自学校 |
来自专业 |
||
其它院校 |
本校毕业 |
CAD/CAE/CAM |
其它专业 |
10(77%) |
3(23%) |
11(85%) |
2(15%) |
5)师资配置
课程组由13名教师组成,分别担任授课和实验教学。此外,课程组每年还动态挑选2~3名研究生参与助教工作。
课程组教师均工作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其中,高级职称占54%;中、青年教师占100%;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职博士的比例达到84%(其中博士学位比例53%);90%的教师从事CAD/CAE/CAM的研究方向,并配备有机械设计及制造等专业的教师,是一支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等方面均配备合理的教学团队。
2、中青年教师培养
1)培养中青年教师的主要措施
(1)实行专家指导制度。由教学质量小组对青年教师进行逐个分析,通过听课或上公开课,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帮助指导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艺术,掌握好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
(2)实行辅导+试讲制度。 对于新加入教学团队的青年教师,规定至少参加一届课程辅导,然后试讲通过资格评估后才能参与正式授课,严把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关。
(3)中青年教师知识结构优化制度。课程组的中青年教师除承担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承担有其它课程的教学工作,不能只局限于1门课程的教学。这样,一个教师可以动态地在不同课程组中,实现在知识结构上的优化,教学水平上取长补短,以及互相促进的作用;
(4)不断提升先进教学手段运用制度。 要求青年教师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备课,提升教学效果。课程组全部教师均能够在多功能网络教室中利用多媒体教案实施教学;
(5)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制度。 吸收青年教师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和参加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加深对教材的掌握和理解,通过参加教学研究与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进修制度。 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要求他们争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使师资队伍实现可持续发展;
(7)教学科研结合制度。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要求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并重发展,鼓励并组织青年教师争取科研课题,增强教学的后劲;
(8)交流制度。 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和教学交流,并积极为他们创造交流机会,以拓展学术和教学研究视野,提高学术和教学水平。
2)培养中青年教师的成效
(1)在近几年的学生评教中,所有教师均取得了优良的评教成绩,深受学生欢迎;
(2)CAD/CAE/CAM方法与技术课程小组在近几年的课程建设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讨论教学内容和实验建设,课程组教师教研思想活跃,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更新,教学效果多年来在学院名列前茅,起到了示范教学作用;
(3)组织了3位青年教师参加精品课程建设,正式出版了《CAD/CAE/CAM方法与技术》教材,编写了《CAD/CAE/CAM方法与技术实验指导》等多本实验指导讲义;
(4)先后有5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课程的教学改革,近五年内已承担了省级和校级教改课题共项,获得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和教学表彰数十项;
(5)教学研究活跃,近五年已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
(6)课程组定期派中、青教师出国进行学术访问,平均每年有2名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与CAD/CAE/CAM相关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
(7)科研成果突出,90%以上的中青年教师为科研骨干教师,并有明确的科研方向,能够独立承担科研项目。近3年课程组教师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项目共1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并及时将科研成果引入课程教学,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8)加强青年教师学历进修,其中有2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