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Language="C#" ContentType="text/html" ResponseEncoding="gb2312" %> 光纤通信精品课程
 
 
 
您正在>>教学队伍>>教学团队>>团队成员
教 学 团 队
 
邱 琪
  《光纤通信》课程负责人。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科研项目16项,其中863项目

4项、攻关项目2项、预研项目2项,基金项目4项,其它项目4项,各项研究成果均处

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和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各级刊物及会议上发

表论文60余篇,其中EI检索2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出版合著1本《光纤通信

系统》。在教学工作中,先后承担了多门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培养了二十余

名硕士研究生。2004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目前主要从事

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联系方法: qqiu@uestc.edu.cn
 
 
严高师

  副教授,《光纤通信》主讲教师。1948年生,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

大学)光仪系,从事光学及光学工程的教学、科研工作。担任过“光纤通信”、“物

理光学”等本科生课程和“光学原理”、“薄膜光学”等硕士生课程的讲授。多次获

得学校和学院教学优秀奖。1988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帝亚哥分校进修

一年。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光纤通信、光电工程、光电图象处理、大型光电显示屏等方

面的研究,承担过国家、国防、民用领域项目数十项,曾获原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

等奖一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长期从事光纤通信的科研和开发工作,并

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20余篇。

联系方法: gsyan@uestc.edu.cn

 
 
史双瑾
  男,讲师,在职博士,《光纤通信》主讲教师。研究方向包括光通信和光电子技

术。先后就职于中兴通讯技术中心新技术研究部、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光纤国家重

点实验室和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做为主研先后参加过多项民口及军口项目。

先后承担了“宽带网络技术”、“光网络”和“光纤通信”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授课效果良好。发表论文10余篇。长期从事光纤通信的科研和开发工作,参与完成各

类项目10余项,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联系方法:
sjshi@uestc.edu.cn
 
 
周建华

  女,讲师,在职博士,《光纤通信》主讲教师。1975年生于四川省资中县,

1998年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电子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

2001年4月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光学工程,获硕士学位。2001年4月至今,

为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教师。教学方面,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

逻辑电路”,“光纤通信”,“信号与系统”的本科课程教学。2003年参加并完成

了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光纤波分复用实验室”建设项目。2005年上半年完成了

“光纤光栅应用系统设计”的综合性实验建设项目。2002年发表了“《光纤通信》

实验教学改革探讨”的教研论文。科研方面,参加了九五项目光纤微弱磁场传感器

,四川省项目分布式光纤应力传感器等科研项目。

联系方法: zjh501@163.com

 
 
兰 岚
  女 ,博士,讲师,《光纤通信》主讲教师。2006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电子信息

学院,专业为光学,方向为激光与光通信。博士期间主要从事介质薄膜损伤及光学元

件热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参与了多个研究课题,担任主研职务。发表了10篇文章,其

中第一作者6篇,被SCI检索1篇,EI检索5篇。2006年进入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联系方法: lan_l@sina.com
 
 
周晓军
  女,教授、博导。198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分别于1983年1999年在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3年留校工作。现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从事过

“气体放电原理”, “光波导传输基础“,“光纤通信”,“光纤传感”,“激光

技术”,“专业外语”等课程的本科与研究生教学,多次获得教学奖励,1994年获

电子科技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2002年开展“光纤通信”双语教学,2003年完成电

子科技大学本科生“光纤波分复用实验室”建设项目。

联系方法: xjzhou@uestc.edu.cn
 
 
邱 昆
   男,教授,博导,生于1964年。1985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分别于

1987年和1990年在清华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中国电子学

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光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技青年

联合会副主席、863-317第三、四届光通信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科学通报

》特邀编,IEEE会员。先后完成光纤通信领域的科研项目20余项,先后七次获得省

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得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被评为四川省

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电子部优秀科技青年、四川省电子工业先进工作者。出版

著作两部《光通信导论》和《光纤通信系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

上发表论文80多篇。指导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40余人。长期从事光纤通信的

科研和开发工作,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本科生和研

究生开设的专题报告与课程受到师生们的广泛好评

联系方法:kqiu@uestc.edu.cn
 
 
卢亚雄

   男,1946年10月出生,汉族,教授,山西人。1968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

院。1974年2月调入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任教。1980年1月至1982年3月被公派到法国

波尔多第一大学光谱实验室进修,主要从事激光器件与技术,非线性光学等领域的

研究。1982年3月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光电子技术系从事激光原理,激光物理

,激光光学及量子力学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多次获系级优秀教学奖。

   1987年5月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1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

贴。主编的统编教材《矩阵光学》是国内该领域第一部专著,获得学校优秀教材一

等奖。参加编写得《量子电子学》为研究生统编教材,获得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及电

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三等奖。主编的“九五”规划教材《激光的传输与变换技术》。

在中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完成各项科研项目10余项,培养研究生20余名,同

时参与完成本科生的多项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


联系方法: yxlu@uestc.edu.cn
 
 
廖 云
  1977—1982年、华中理工大学、激光专业、大学本科。

1985—现在、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任职副教授。

1989~1990年在西德Kaiserslanten大学进修,从事光孤子激光器的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光纤通信技术、光纤传感与信息处理。

作为主研人员主持和参与10余项国家、国防和地方科研项目,有光纤传感器、光纤色

散补偿研究、空地光通信研究、光纤通信系统的波分复用(WDM)技术、声光成像技

术、光全息及光信息处理技术、LED电子显示屏系统的研发工作等。获得一项四川省

科技进步三等奖,五项科研成果鉴定,发表论文20余篇。长期从事光纤通信的科研和

开发工作,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

联系方法: liaoyun@uestc.edu.cn
 
 
黄宇红



  女,工程师 ,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系。现

主要从事光纤和工程光学、光电子技术、红外技术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




联系方法: huangyu_hong@163.com

 
 
赵 萌

   男,助教,2004年7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

2006年10月晋升为助教。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在学院学生科担任2004级思想政治

辅导员,并担任学院分团委书记。参加了1项光通信的课题研究工作,担任课程的助

教工作。




联系方法: budige@163.com
 



copyright@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光纤通信》课程组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