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自1956年建校便开始了微波固态电路(原名《微波电子线路》)的本科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国内最早从事专业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在教材资料极度缺乏的当时,课程组自行编制讲义。1988年,黄香馥、陈天麒、张开智在自行编制的讲义基础上,编著出了《微波固体电路》一书,主要论述现代微波系统中常用的基本微波固体(态)电路。内容包括:微波混频器;参量放大器;倍频器;微波晶体管放大器;微波固态振荡器及微波固体(态)控制电路。该书获得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并被国内众多高校选作教材。袁克绪、吴正德、杨国渝、张玉兴等老师也先后担任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并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组及国内外有关微波固态电路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教学内容的修订与完善。2008年,喻梦霞、李桂萍在总结历届课程主讲教师讲义的基础上,并结合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工程和通信工程的专业发展重新编写了教材,该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长期以来,学校和学院始终注重“微波固态电路”以及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并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尤其是在近十年,课程组分别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意的探索,并进行了课堂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一线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课程组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先后汇聚了微波固态电路的骨干课程教师10余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3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教学、科研相结合,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的教学团队。目前每年为500多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微波固态电路”课程,并实行了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统一考试和统一阅卷等,学生可通过网上选课选择挂牌任课教师,并进行网上客观评教。新的教学改革管理措施,使“微波固态电路”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学校在高度重视课程建设的同时,也不断加大建设一流课程实验教学条件的投入。仅自2000年以来,投入课程实验实践条件改善和实验室建设的经费就已超过600万元。同时课程组依托电子科技大学 “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的“微波实验室”和“极高频复杂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使实验教学条件和实验教学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加深和拓宽了学生对微波固态电路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微波固态电路的分析、设计及应用涉及到诸多电磁场理论以及微波电路知识、数学知识,其公式冗长、计算繁琐,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随着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飞速发展,对微波固态器件又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促使“微波固态电路”课程今后不断更新、完善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