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
教学中,课程组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组织开发了《微波固态电路》的多媒体电子课件,并且对部分要点编制了Flash动画。利用多媒体演示,Flash动画的播放,结合教学板书整齐、美观、生动的展现课程内容,既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又不至单调枯燥,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除此之外,课程组还利用校园网的教师社区向学生公布课件,利用留言板与学生互动。以上举措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建设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课程组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建立了教学网站,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网站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课堂实录、习题解答、在线自测等内容。借助教学网站,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来,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形成师生共建、共促质量的模式。
3.充分利用先进的实践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组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设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微波实验室”,拥有实验教学用微波暗室,配备了标量、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及微波信号源、功率计等先进的仪器仪表;配备有HFSS、ADS、FEKO、CST等电磁场仿真软件。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微波固态电路”课程的实验环境,使学生在对课堂所学知识理解掌握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及创新能力。
4. 采用“以学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方法体系
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创新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启发学生研究兴趣和研究潜能,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研究知识作为主要目的。我们在继承和优化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实现了本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尽管教师讲授仍然在总学时中占有约80%的比例,但本课程组的全体教师努力实践,勇于创新,在精心备课,精炼讲授的同时普遍采用了课堂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提问法、归纳总结法、习题分析法、课堂实验演示法、课后作业练习法、名人激励法、学术难题刺激法等多种教学法,实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比如,我们鼓励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学生在课堂上多问;对浅显易懂的阻抗变换等知识点一般不作讲授,要求学生自学;对功分器的特点和性质一般采取教师指导学生读懂教材内容,教师再进行归纳的方法;对于微波电路固态器件设计问题,则采取教师对典型题进行讲解分析后,由学生改编原题的研究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