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放电—富兰克林轮

【实验目的】

演示放电轮在高压作用下的转动,观察尖端放电现象。

【实验器材】

富兰克林轮,直流高压电源,如图42-1所示。

图42-1

【实验原理】

在静电学中我们知道,导体表面的电荷分布与导体的表面曲率有关,表面曲率半径越大,电荷分布越少;反之越多。而表面附近的电场与表面电荷成正比,所以,表面曲率半径越小,表面附近电场越强。当电场到达一定量值时,附近空气中残留的离子在这个电场作用下,将发生激烈的运动,并与空气的分子碰撞而产生大量离子。那些和导体上电荷异号的离子,因受导体电荷吸引而移向尖端,与导体上电荷相中和;而和导体上电荷同号的离子,则因受导体电荷排斥而飞开。从实验现象看,就象尖端上的电荷被“喷射”出来一样,故称尖端放电。

【实验操作与现象】

演示前将放电轮放在有机玻璃柱的顶端,把高压电源任一极接在柱的金属部分上,接通高压电源,则放电轮的尖端发生放电,使空气电离,电离分子离开尖端,使轮子受到反冲,因而轮子沿着弯曲的针尖的反方向转动起来。演示后,关闭电源。

【注意事项】

1.转筒旋转的起动电压约几千伏,转速快慢与外接高压高低成正比。静电高压电源是用一号电池供电,改变电池伏数(即改变电池电压输出电极位置),高压输出亦随之改变,但高压不能超过四万伏。

2.由于电源电压较高,关闭电源后,不能完全充分放电,故应取下电源任一极接头,与另一极接头相碰触人工进行放电,以确保仪器设备和操作者的安全。

3.晴天演示电源电压应降低些,阴天演示电源电压应提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