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课程介绍
    • 历史沿革
    • 教学大纲
    • 教学安排
    • 课程规划
    • 政策措施
    • 同比水平
  • 教学队伍
    • 课程负责人
    • 主讲教师
    • 队伍结构及素质
    • 教改与教研成果
  • 教学内容
    • 课程内容
    • 内容组织与安排
    • 实验教学大纲
    • 电路分析实验
    • 电路仿真实验
    • 实验教材建设
    • 实践教学
    • 电子教案
  • 教学条件
    • 教程及相关资料
    • 实践教学条件
    • 网络教学环境
    • 网络学堂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教学设计
    • 教学方法
    • 教学手段
  • 教学效果
    • 同行评价
    • 校内督导组评价
    • 学生评教
    • 录像资料评价
    • 成果展示
  • 课程特色
  • 申报书
 
  • 历史沿革
  • 教学大纲
  • 教学安排
  • 课程规划
  • 政策措施
  • 同比水平

教学安排


1 教学内容组织

《电路分析基础》作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一门重点建设课程,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习题课+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组织模式。
  • 课堂理论教学:讲授以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分析方法为重点,辅以大量的例题,使得同学对基本概念和主要分析方法有深入透彻的理解;
  • 习题课:主要复习、巩固、总结、归纳所学,提高学生分析求解电路的能力;
  • 实验教学:课程主讲教师承担,由主讲教师提出问题、指标,学生自己设计、仿真、搭建、测试、调试完成,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安排

章节 主要内容与知识点 要求 教学时数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电路模型、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基尔霍夫定律、电阻、独立源、两类约束和电路方程、支路电压和支路电流法
知识点: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基尔霍夫定律、电阻、独立源、两类约束和电路方程支路电流法

熟练掌握 6
第二章 用网络等效简化电路分析

主要内容:电阻分压电路和分流电路、电阻单口网络、电阻的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连接、简单非线性电阻分析
知识点:分压电路和分流电路、电阻单口网络等效

掌握 4
第三章 网孔分析法和节点分析法

主要内容: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含受控源的电路分析、回路分析法、割集分析法
知识点: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受控源

熟练掌握 6
第四章 网络定理

主要内容: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替代定理
知识点: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替代定理

熟练掌握 8
第五章 理想变压器和运算放大器

主要内容:理想变压器、运放放大器
知识点:理想变压器、运放放大器

一般掌握 2
第六章 双口网络

主要内容:双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双口网络参数的计算、互易双口和互易定理、含双口网络的分析
知识点:双口网络的VCR、互易双口和互易定理

了解 2
第七章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主要内容:电容元件、电感元件、动态电路的电路方程
知识点:电容元件、电感元件

掌握 2
第八章 一阶电路分析

主要内容: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完全响应、三要素法、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
知识点: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三要素法

掌握 6
第九章 二阶电路分析

主要内容: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RLC并联电路的响应、一般二阶电路分析
知识点: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RLC并联电路的响应

了解 2
第十章 正弦稳态分析

主要内容:正弦电压和电流、正弦稳态响应、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元件特性的电压电流关系、单口网络的相量模型、一般正弦稳态电路分析、正弦稳态响应的叠加
知识点:正弦电压和电流、正弦稳态响应、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元件特性的电压电流关系、单口网络的相量模型、一般正弦稳态电路分析、正弦稳态响应的叠加

掌握 12
第十一章 正弦稳态的功率和三相电路

主要内容:瞬时功率、平均功率、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平均功率的叠加、三相电
知识点:瞬时功率、平均功率、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平均功率的叠加

熟练掌握 4
第十二章 网络函数和频率特性

主要内容: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RLC并联电路的响应、一般二阶电路分析
知识点: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RLC并联电路的响应

了解 4
第十三章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

主要内容: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耦合电感的串联与串联、耦合电感的去藕等效电路、空心变压器电路分析、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关系
知识点: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耦合电感的串联与串联、耦合电感的去藕等效电路

熟练掌握 6
习题课

由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自行掌握

  8
合计     72

实验课程的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 上课形式:
  • 实验课采取小班(30人左右)上课,单人单组独立操作,由理论授课教师指导。
  • 实验室准备:
  • 实验课之前,由实验室教师负责建立好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准备好实验课用的资料;主讲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没有预习或没有达到预习要求的学生,禁止其进入实验室。
  • 学生实验课预习:
  • 每名学生发放一套常用工具,及实验用元件,学生在上课之前,安装好实验电路,到实验课上调试、测试。
  • 实验课一般程序
  • :教师讲解实验仪器的操作、测试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接下来学生进行相应的测试与调试,教师在现场随时进行个别指导,遇到一些共性的问题时再统一进行讲解;实验结束前,由教师给出下次课对电路的要求和性能指标;课后学生查资料进行设计、仿真和电路搭建。
  • 实验考核
  • :由于实验部分独立设课,实验考核单独记录,与理论课分离,没有通过者,单独补考或重修。实验成绩由“平时+操作考试”组成。其中,平时占50%,包含预习、课堂操作、实验报告三个部分;操作考试占50%,以考核学生的应知应会为目的,包含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测试方法、电路的搭建与实现三部分。
实验教学由课程主讲教师承担,包含电路分析实验8个学时,分4次课完成。具体实验内容和要求如下表所示。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元件VCR的测试 掌握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元件VCR的点测法和图测法,了解晶体管图示仪的使用方法 自己搭建设计搭建测试电路,测量电阻、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实际电源的特性曲线
网络定理 加深理解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进一步掌握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 自己搭建设计搭建测试电路,验证叠加定理及其适用性,验证戴维南、诺顿等效定理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指标,掌握周期信号的定量绘制 示波器校准信号的测量,信号源输出信号的测量
动态电路的暂态响应 掌握一阶电路的三种状态响应,了解二阶电路的三种暂态响应过程及其状态轨迹 自己搭建设计搭建测试电路,测量一阶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以及全响应波形,测量二阶RLC串联电路的过阻尼、欠阻尼响应波形及其状态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