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程设计制图》课程
本科64学时教学大纲
一. 适用对象 近机类
二.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构思能力,使学生具有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标准化意识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前序课程:无
三.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2.培养工程意识,贯彻、执行制图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3.掌握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培养徒手绘图,仪器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初步能力。
四. 教材及学时安排 教材:
1.《现代工程设计制图》(第4版).王启美,吕强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2.《现代工程设计制图习题》(第4版).王启美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学时安排
序号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第1章 制图基本知识 4
第2章 正投影法基础 4
第3章 立体的投影 5
第4章 立体表面的交线 7
第5章 轴测图 3
第6章 组合体 7
第7章 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 7
第8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7
第9章 零件图 6
第10章 装配图 6
第11章 展开图 0
第12章 焊接图 0
第13章 电气制图 0
第14章 计算机绘图(课外上机16学时)8
合 计 64
五. 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1.掌握制图国家标准有关图纸幅面的大小、线型、比例、字体、尺寸标注等相关规定。
2.了解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能。
3.掌握常用的几何图形作图方法及平面图形的分析。
内容要点:
1.1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有关规定
1.2 制图方法与技能
1.3 几何作图
1.4 平面图形分析及尺寸标注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教学要求:
1.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投影法的分类。
2.掌握正投影法的原理及特性,建立初步的空间投影概念。
3.掌握点、直线、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4.理解空间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及判断方法,完成相关作图问题。
5.掌握直线上的点和平面上的点、线的作图方法。
内容要点:
2.1 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2.2 点的投影
2.3 直线的投影
2.4 平面的投影
第三章 立体的投影
教学要求:
1.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2.掌握平面立体和回转体的投影特性和画法,掌握在其表面上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3.基本掌握根据轴测图,画简单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
内容要点:
3.1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3.2 平面基本体
3.3 回转体
第四章 立体表面的交线
教学要求:
1.掌握特殊位置平面截切棱柱、棱锥截交线的画法和可见性的判别。
2.掌握特殊位置平面截切圆柱体、圆锥体与圆球截交线的画法和可见性的判别,重点掌握圆柱体的截交线画法。
3.基本掌握两回转体相贯线的基本作图方法(两回转体的轴线垂直相交,至少有一个回转体的轴线垂直于投影面)重点掌握圆柱体与圆柱体轴线垂直正交的相贯线画法。
4.掌握两回转体相交的几种特例画法。
内容要点:
4.1 平面立体的截切
4.2 回转体的截切
4.3 两回转体相交
第五章 轴测图
教学要求:
1.掌握轴测图的形成,基本投影特性,轴测图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
2.重点掌握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
3.了解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
内容要点:
5.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5.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第六章 组合体
教学要求:
1.掌握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来绘制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2.掌握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来阅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3.遵守国家标准尺寸标注的相关规定,能做到完整、正确、清晰的标注组合体尺寸。
内容要点:
6.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其表面的连接关系
6.2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6.3 看组合体视图
6.4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第七章 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
教学要求:
1.基本掌握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及斜视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
2.掌握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及局部剖视图的画法。
3.掌握断面图的画法与规定画法。
4.基本具有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法的能力,了解各种简化画法。
内容要点:
7.1 视图
7.2 剖视图
7.3 断面图
7.4 简化画法
第八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教学要求:
1.了解螺纹的形成、结构和要素。
2.掌握内、外螺纹的画法及螺纹连接画法。
3.了解螺纹的尺寸标注。
4.掌握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5.了解键、销的种类和画法。
内容要点:
8.1 螺纹的画法及标注
8.2 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画法
8.3 键及其连接
8.4 销及其连接
第九章 零件图
教学要求:
1.了解常用零件的结构特点。
2.掌握绘制简单零件图的方法。
3.基本掌握零件图尺寸标注的方法,了解相关技术要求。
4.掌握阅读简单零件图的方法。
内容要点:
9.1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9.2 零件图的表达方案和视图选择
9.3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9.4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简介
9.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9.6 读零件图
第十章 装配图
教学要求:
1.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了解装配图的常用表达方法和尺寸标注方法。
2.了解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的方法和画图步骤。
3.基本掌握阅读简单装配图的方法。
内容要点:
10.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10.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10.3 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10.4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的注写
10.5 装配图中零件的编号和明细表
10.6 装配结构简介
10.7 看装配图及拆画零件图
第11章展开图,第12章焊接图,第13章电气制图
说明:这3章作为选学内容不讲,不考试,感兴趣者可自学。
《现代工程设计制图》课程上机实验 实验说明:
本实验,其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8学时,学员自行上机16学时,该实验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而调整,条件有限的学员,可不作该上机实验。
实验环境:
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
该上机实验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而调整。
实验目的:
1.掌握AutoCAD基本画图命令和基本编辑命令;
2.掌握图形环境的基本设置与变更;
3.掌握常用绘图工具Ortho、Grid、Snap、Osnap 命令及目标捕捉等命令的使用。
4.掌握图形剖面线的绘制;掌握尺寸标注的主要命令及参数设置。
5.初步掌握文字注写;
6.能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
6. 编制说明 本大纲由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王启美编写。
王启美 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2011年6月
本科64学时教学大纲
一. 适用对象 近机类
二.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构思能力,使学生具有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标准化意识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前序课程:无
三.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2.培养工程意识,贯彻、执行制图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3.掌握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培养徒手绘图,仪器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初步能力。
四. 教材及学时安排 教材:
1.《现代工程设计制图》(第4版).王启美,吕强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2.《现代工程设计制图习题》(第4版).王启美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学时安排
序号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第1章 制图基本知识 4
第2章 正投影法基础 4
第3章 立体的投影 5
第4章 立体表面的交线 7
第5章 轴测图 3
第6章 组合体 7
第7章 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 7
第8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7
第9章 零件图 6
第10章 装配图 6
第11章 展开图 0
第12章 焊接图 0
第13章 电气制图 0
第14章 计算机绘图(课外上机16学时)8
合 计 64
五. 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1.掌握制图国家标准有关图纸幅面的大小、线型、比例、字体、尺寸标注等相关规定。
2.了解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能。
3.掌握常用的几何图形作图方法及平面图形的分析。
内容要点:
1.1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有关规定
1.2 制图方法与技能
1.3 几何作图
1.4 平面图形分析及尺寸标注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教学要求:
1.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投影法的分类。
2.掌握正投影法的原理及特性,建立初步的空间投影概念。
3.掌握点、直线、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4.理解空间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及判断方法,完成相关作图问题。
5.掌握直线上的点和平面上的点、线的作图方法。
内容要点:
2.1 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2.2 点的投影
2.3 直线的投影
2.4 平面的投影
第三章 立体的投影
教学要求:
1.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2.掌握平面立体和回转体的投影特性和画法,掌握在其表面上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3.基本掌握根据轴测图,画简单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
内容要点:
3.1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3.2 平面基本体
3.3 回转体
第四章 立体表面的交线
教学要求:
1.掌握特殊位置平面截切棱柱、棱锥截交线的画法和可见性的判别。
2.掌握特殊位置平面截切圆柱体、圆锥体与圆球截交线的画法和可见性的判别,重点掌握圆柱体的截交线画法。
3.基本掌握两回转体相贯线的基本作图方法(两回转体的轴线垂直相交,至少有一个回转体的轴线垂直于投影面)重点掌握圆柱体与圆柱体轴线垂直正交的相贯线画法。
4.掌握两回转体相交的几种特例画法。
内容要点:
4.1 平面立体的截切
4.2 回转体的截切
4.3 两回转体相交
第五章 轴测图
教学要求:
1.掌握轴测图的形成,基本投影特性,轴测图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
2.重点掌握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
3.了解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
内容要点:
5.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5.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第六章 组合体
教学要求:
1.掌握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来绘制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2.掌握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来阅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3.遵守国家标准尺寸标注的相关规定,能做到完整、正确、清晰的标注组合体尺寸。
内容要点:
6.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其表面的连接关系
6.2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6.3 看组合体视图
6.4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第七章 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
教学要求:
1.基本掌握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及斜视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
2.掌握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及局部剖视图的画法。
3.掌握断面图的画法与规定画法。
4.基本具有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法的能力,了解各种简化画法。
内容要点:
7.1 视图
7.2 剖视图
7.3 断面图
7.4 简化画法
第八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教学要求:
1.了解螺纹的形成、结构和要素。
2.掌握内、外螺纹的画法及螺纹连接画法。
3.了解螺纹的尺寸标注。
4.掌握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5.了解键、销的种类和画法。
内容要点:
8.1 螺纹的画法及标注
8.2 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画法
8.3 键及其连接
8.4 销及其连接
第九章 零件图
教学要求:
1.了解常用零件的结构特点。
2.掌握绘制简单零件图的方法。
3.基本掌握零件图尺寸标注的方法,了解相关技术要求。
4.掌握阅读简单零件图的方法。
内容要点:
9.1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9.2 零件图的表达方案和视图选择
9.3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9.4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简介
9.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9.6 读零件图
第十章 装配图
教学要求:
1.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了解装配图的常用表达方法和尺寸标注方法。
2.了解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的方法和画图步骤。
3.基本掌握阅读简单装配图的方法。
内容要点:
10.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10.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10.3 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10.4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的注写
10.5 装配图中零件的编号和明细表
10.6 装配结构简介
10.7 看装配图及拆画零件图
第11章展开图,第12章焊接图,第13章电气制图
说明:这3章作为选学内容不讲,不考试,感兴趣者可自学。
《现代工程设计制图》课程上机实验 实验说明:
本实验,其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8学时,学员自行上机16学时,该实验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而调整,条件有限的学员,可不作该上机实验。
实验环境:
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
该上机实验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而调整。
实验目的:
1.掌握AutoCAD基本画图命令和基本编辑命令;
2.掌握图形环境的基本设置与变更;
3.掌握常用绘图工具Ortho、Grid、Snap、Osnap 命令及目标捕捉等命令的使用。
4.掌握图形剖面线的绘制;掌握尺寸标注的主要命令及参数设置。
5.初步掌握文字注写;
6.能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
6. 编制说明 本大纲由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王启美编写。
王启美 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2011年6月